阅读:0
听报道
1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下周我就该去伊斯坦布尔了。
Anas说完这句话后,我们的对话陷入尴尬的沉默。
我只是觉得有点怪怪的。我勉强撩起话头。因为你花了这么多时间,费了这么大力气,才好不容易离开那里。
是呀。他也沉默了几秒。
但当我再回到那里时,我是自由的。
2
Anas在去年9月9日到达巴黎。
从里昂火车站走出来时,正是傍晚时分。
天气晴好。
西斜的太阳打了一层暖光在车站立面巨大的雕像上。
让一切更像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美梦中飘忽不定的背景板。
12岁诶。我在12岁时就知道,我一定,一定要去巴黎。
大马士革富人区长大的Anas,在12岁时有了要做服装设计师的梦想。
而这个梦想,似乎理所当然的就应在巴黎实现。
高中毕业,他去了学费高昂的法国服装设计学校(ESMOD)大马士革分院。
随后两年兵役结束,机缘巧合到迪拜工作。
2011年,叙利亚的局势开始扑朔迷离。签证续签也变得尤其困难。
Anas没办下签证,悻悻回到叙利亚。才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这里。
“其实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Anas说。
他的父亲做灯具生意,家业颇大。随即而来的内战,电搞没了,灯自然也不好卖——但他家住在紧邻俄国使馆的安全区域,和战火前线的战乱生活还是有天壤之别。
“但我就是想去巴黎——那是我的梦想诶。”
在家中无所事事的Anas开始研究怎样才能去巴黎。
战争开始后,想要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签证——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旅游,对于叙利亚人而言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需要提供大量的文件证明你支持现在的政府。”Anas耸耸肩。“我不支持他。我也证明不了我支持他。”
他也开始关注巴尔干半岛的偷渡路线。不时的难民溺亡消息,让他心有畏惧。
“每天都在想着要离开大马士革,但似乎一切又没有到让你下定决心的程度。”
直到2014年5月,Anas收到了正式的入伍通知单。
他通过在军队中的亲戚确认,这批新兵将被派往大马士革周边的Mleha前线。
“你知道Mleha在发生些什么吗?去那里,就是送死。”Anas指着地图上的那片灰色区域说。“我不想死。也根本不想卷入这台战争机器——我谁也不支持,我憎恶这场战争的每一方。”
2014年7月。通知单上应召的日期临近。
Anas决定出逃。
准备许久,到走的那天却非常仓促。和政府做军火生意的叔叔突然来电话,让他一小时之内收拾好行李,以公差名义把他带离大马士革。
他就背了一个双肩包,带上护照和钱,以及强制入伍的通知和文件。
“那天我妈妈在亲戚家,甚至都来不及跟她见一面。”Anas有些伤感,“希望这不会成为这辈子的遗憾。”
两个多小时,从大马士革直达贝鲁特。
搭上特权车,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得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在贝鲁特机场,Anas买了最近一班飞往伊斯坦布尔的机票。又是两个小时。顺利入境伊斯坦布尔。
在那时,因为国家间的免签协议,对叙利亚人而言,通过贝鲁特前往伊斯坦布尔还是一条相对简单轻松的通道——直到更大规模的难民向这些邻国涌来。
2014年底开始,黎巴嫩、约旦、土耳其等国都相继收紧对叙签证,边境线开始成为难民们真正的关口与梦魇。
3
在伊斯坦布尔的生活,并未让Anas感到自己是个逃难者。
“我有钱咯。”Anas很认真的说。
他没打算找工作。
没有工作许可,只能在餐馆打黑工。“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
他几乎只做了两件事。学土耳其语。在酒吧抽水烟。
他在第二个月交上了土耳其女朋友,开开心心地从酒店搬去了她的家。
不过,Anas并没有想在土耳其继续生活下去。
“任何人的对话里都要问,你从哪里来。一说叙利亚,他们就会以一种厌恶的眼神看着你。”
“一有机会,我就要离开。”Anas说。
机会来了。
2014年底,在一家酒吧里,Anas认识了所谓的蛇头。
900美刀,一口价,用船把他从伊兹密尔载到希腊小岛。
2015年1月,Anas背着他的双肩包,出发了。
这是一次糟糕透顶的旅行。
起初非常顺利。三个小时时间,到达某个他也不知道的希腊岛屿。进而换船北上着陆。
在希腊与马其顿的边界城市,Anas滞留了一个月。
他前后五次试图徒步跨过马其顿边界,都被边防警察拦了下来。
“我受够了。”
Anas说,他是那一群偷渡客中,唯一一个放弃的。
完全不同于那些扎着帐篷耗在边境上的难民。他们抗议,等待,接受着救济和白眼。他一个人住在酒店。看上去就像个游客。
“我不想卑躬屈膝地乞求那些警察的怜悯。”
他坐大巴回到雅典。干脆就忘了自己的逃难者身份。旅游,观光,泡吧,抽烟。
两个月后,心中迷茫。买了一张船票,又回了伊斯坦布尔。
“至少我还能说土耳其语。而且,那时还有个女朋友。”
接下来怎么办,那再说吧。
4
回到伊斯坦布尔后,Anas试图直接向法国大使馆申请难民签证。
但每次刚走到使馆门口,直接就被守卫拦了下来。
他也希望说服女友和他一起去巴黎。对这个一直平静生活在伊斯坦布尔的年轻姑娘而言,简直是个莫名其妙的提议。他们的对话总以争吵结束。
马其顿边控时松时紧。朋友圈里不断有成功入境德国或者法国的消息传来。
2015年8月底,Anas与女友分手,再一次决定横渡希腊。
这一次,蛇头的报价已经涨到了1100美金。
还是三个小时的海路。依然不知道目的地的名字。
还是一条30人的小船,这次也明显拥挤许多。
Anas无聊数起人数,超载了一倍。
同船大多是青壮男子,有十来个叙利亚人。
天气炎热。好几个不过几个月的孩子,从头到尾嚎啕大哭。
在接近希腊的最后一个小时路程里,小船开始漏水。
女人们也加入了哭嚎。男人们象征性地往外舀水,寻找根本不知在哪里的裂缝。所有的人,都在祈祷。
“离开大马士革那么久,这才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意识到,我就是一个绝望的难民。和我每天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死在地中海上的难民,没有任何区别。”
他们终究是幸运的。
船还是按照既定路线,到达了希腊某个小岛的海滩。
Anas兴奋地跳上堤岸——就这么一跃,把自己的钱包和手机,都掉进了海里。
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噩梦的开始还是结束。
随后的行程,都如开了外挂。
上岸后,Anas手足无措。脑子里能想到的,有困难,找警察。
迷迷糊糊跟着人群往岛上的警察局去。这也是难民们进入欧洲的第一步,做登记。
警察局门口排的长队无边无尽。
但就在这拥挤的人潮中,Anas居然碰上了熟人——父亲之前在大马士革的生意伙伴。
这对夫妻早些年在希腊定居,来此小岛不过偶然。对方热情的借给他手机联系父母报平安,还慷慨地借给他了——3000欧元!
(我一遍遍跟Anas确认,你到底是怎么遇上熟人的?他换着他能穷尽地所有短语告诉我,真的只是by accident。)
Anas足足用了两天的时间,才排完警察局的登记长队。
拿到第一份文件后,他开始北上。
按照都柏林协议,这份登记,本应将Anas的难民申请限制在了他的第一个入境国希腊。但事实上,作为地中海门户的希腊和意大利,早就已经不堪重负,无非象征性地给上门的难民做下初步核查,便放行让其北上。
在德国宣布放弃都柏林协议、允许难民直接前往德国申请庇护后,9月15日,也就是Anas入境的几天后,欧盟正式宣布在两年内转移安置入境意大利和希腊的四万难民。尽管各国的安置配额仍未确定,但却为Anas这样从希腊、意大利非法入境的寻求庇护者,日后在法国等地顺利申请难民资格提供了正式的制度渠道。
Anas花了70欧元,坐船到达希腊北部城市萨洛尼卡(Thessalonki),换乘大巴,直接进入马其顿边境城市盖夫盖利亚(Gevgeljia),下车再换大巴,直达塞尔维亚。五个小时时间,从希腊到塞尔维亚,跨过两条边境线。完全不同于第一次闯关马其顿的情景——没有警察盘查,没有关卡拦截,一路畅通。
Anas很快便得知,这一路畅通的代价有多么高昂。
就在他在希腊小岛上排队登记的时候,两只载满难民的小船,在和他入境希腊几乎完全相同的海路上倾覆。包括那个穿着红色T恤,扣倒在土耳其海滩上的3岁小难民,艾兰。
5
随后的一切,都像做梦般不真实。
大巴车在某个不知名的火车站停下。Anas随着人群下车。所有人徒步向北走去。
Anas不知道人们要去哪里。但所有人都在向前走。
“就像你会在电影里看到的那种场景一样。很多人。男人,女人,小孩,提着行李,排着长队,不停走。”
Anas混杂在人群中,似乎也不敢停下脚步。
夜色暗下,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席地而卧。天一亮,又陆续起身赶路。
沿着郊野公路,走了整整两天。
Anas终于知道这场跋涉的目的地。又是某一个城市的警察局。警局门口排了上千人的长队,Anas也搞不清楚人们到底要在那里做什么。
Anas没有耐心再排上两天的长队。直接花了50欧元,两个小时,打车到了贝尔格莱德。在酒店里略作休整,继续换火车北上,7个小时,到达匈牙利边境。
这是移民北上之路的又一个关卡。
自称要在这场难民危机中守护欧洲基督教价值的匈牙利,因其对难民赤裸的敌意而恶名远扬。
Anas随着人群从火车站走到边境线,匈牙利一侧早已站满了记者和警察。
他和一小群年轻人避开人群,一起沿着铁丝网寻找突破口。在灌木丛中走走停停一个多小时,终于从荒郊中找到一条小道,越过边境。
而边境另一侧,早有不少黑车司机等待在此。
100欧元一个人,Anas上车,直达布达佩斯。
而这时的布达佩斯,却封闭了火车站,禁止没有申根签证的难民进入。
Anas丝毫不敢停留,在车站一带寻觅愿意开往奥地利的出租车。500欧元的价格,3个小时时间,一口气抵达维也纳。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天之内,塞尔维亚到维也纳。”Anas知道,自己所谓的梦想,几乎就在眼前了。
休整两天后,Anas买了从维也纳开往巴黎的高铁票。
在瑞士境内,他第一次遇到巡车的警察。对方友好地问他,是否愿意在瑞士寻求庇护。
Anas笑着说,我要去巴黎。
6
当火车在里昂火车站进站时,Anas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
“那一刻的感觉太奇妙了。”Anas想了好久,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单词来描述他的想法。
“有点茫然。还顾不上担心或者害怕。很高兴。高兴到想落泪。”
他混在出站的人群中,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他会是一个刚刚穿越了巴尔干半岛的叙利亚难民。
出现在他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还是,有困难,找警察。
他走向离他最近的一个老太太,问,你会说英语吗?我应该怎么去警察局?
老太太上下打量他一番,说,我不会说英语,但我会说阿拉伯语。
老太太是摩洛哥人,早年移民巴黎,是名医生,长期做人道主义援助。
听到他来自叙利亚,二话不说,直接把他带回了巴黎家中。
老人给他翻出儿子的衣服。给他买了新的电话卡。做中东的菜给他吃。休整几天后,陪他去警察局咨询难民程序,给他做翻译。
一个月后,老人因家事要回摩洛哥。于是联系了巴黎两家专门救助叙利亚难民的NGO。他们重新帮Anas联系免费寄宿家庭,陪伴他继续进行避难程序。
Anas则用他所有的时间开始上法语课——一些大学为叙利亚难民提供了免费的课程,有一些学校,则有政府付费的语言项目。
一周前,Anas十年的难民签证正式下发。而这时,他已经能够独立与移民官交谈对话。
拿到签证的第二天,Anas去到巴黎服装设计学校的总部,递交了入学申请。
他完全没想到的是,对方看了他的作品、查证了他的学历后,告诉他伊斯坦布尔的分校正好有一个空缺的助教职位——如果他愿意,工作一年后再入学,便能顺利解决学费的问题。
“所以,我要去伊斯坦布尔了”。
仿佛一个完整的句号。
一切又回到开始的地方。
只是对Anas来说,一切都已变得不再一样。
文章原题为:我用半年多时间穿越巴尔干半岛,就为了和你们一样的自由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